English

以美育人全面发展

1998-01-23 来源:光明日报 吕尚彬 我有话说

美育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化、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谐人格的建构、“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但因受种种功利主义高教价值观的影响,普通高校美育曾长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新时期高教改革的展开和不断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向着“全面地协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内部关系规律逐渐回归,高校美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高校美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现在已经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起点。

八十年代前期,包括周扬、朱光潜、钱学森、杨振宁在内的许多美学家、文艺家、教育家、科学家大力宣传美和美育的重要性,大声疾呼重视学校美育。一些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率先开设了音乐、美学选修课或讲座,先后设立美育或艺术教研室,美育在大学校园里正式开始了“以美育人”的历史进程。

近年来,开展并加强包括审美素质教育在内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21世纪的重要发展趋势。高校美育受到空前重视,获得良好的发展契机。李岚清副总理多次发表讲话和文章,强调“学校应高度重视美育”。国家教委委托中国高校美育研究会起草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以教体字〔1996〕5号文件印发至各普通高校。文件要求从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入手,抓好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工作,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该文件是九十年代我国高校美育建设的里程碑,它把美育与艺术教育主干课程建设、美育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提高到重要地位。之后,国家教委又委托高教出版社组编、出版“大学美育概论”“大学音乐鉴赏”“大学影视鉴赏”“大学美术鉴赏”及“美育学概论”(高师专用)等统编教材。到1997年8月,由北方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召集编著的《大学美育》、《美育学概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教材陆续出版,并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建设教材。同时,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和高教出版社联合举办《大学美育》讲习班,帮助来自全国各主要高校的美育工作者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这些,都为高校美育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创造了必要条件。

普通高校美育从起步至今不过短短的十多年,但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深入发展,也将成为高等教育迈向新世纪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就其今后的发展趋势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工作要做:

———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仍然是美育建设的重点。高校美育的推荐教材已经推出,但是,把统编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审美素质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需探索,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辅助材料还需开发,课堂教学质量也亟待提高。课程建设仍将是高校美育发展的中心任务。

———文艺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学艺术是美的高级形式和集中体现。文学艺术美育在训练和强化大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和文明程度的读者、观众和听众方面的显著作用,受到俄、日、法、英、美等国高校的充分重视。我国高校美育中的艺术教育,主要局限在音乐、美术方面。一方面现有的音乐和美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还需要规范化,另一方面文艺教育的领域亟待向文学、戏剧、影视等方面深化、拓宽。

———技术美育应该受到重视。本世纪后半期,研究工业产品审美造型和按照审美规律建造合乎人性的生产条件、环境的技术美学(工业艺术设计)在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崛起,并成为高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我国的美育工作者才开始把技术美学纳入高校美育的内容板块。对工科院校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技术美育,对已经在设计岗位上工作的科技人员进行艺术设计的培训,应该是今后高校美育的重要方面。

———美育实施的条件要进一步改善。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高校需设立美育实施机构,约三分之一的高校需改变传统片面的育人观念,开设美育类选修课。已经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美育的高校也需要从师资、设施、经费以及工作计划、管理体制上充分落实国家教委的文件要求,彻底改变美育“无户口、无计划、无经费、无条件”的“打游击”状态,促进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